是完全按照角色定位,监理只是监管角色,施工单位只是被监管的对象吗?
不,因为那很容易造成矛盾,也是大多数施工单位“不服管”的主因。
那是朋友吗?或者说,打成一片利于管理吗?
也不是,显然,“打成一片”在关系尺度上过了。一个很简单的比喻,同样一件不太好的事,你讨厌的人/你的敌人,和你关系普通的人,还有你的朋友,以及更近一步的,你的好朋友,都做了,你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肯定是有区别的,而对于后两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,就不是项目上应该有的。
最理想的关系,应该是合作关系。
所谓合作,就是双赢的状态,大家有一致的目标,在各自的角色上做好相应的工作以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。监理不应该有上位者、管理者的心态,觉得施工单位不听自己的,就是不服管。反之,也不应该是妥协摆烂的心态,不敢管,怕承担责任。
而要达成合作关系,最核心的就是具备换位思考思维。监理站在施工单位的 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,就会明白为什么施工单位要这么做,为什么施工单位不听我们的,为什么施工单位要提出某个要求。凡所求皆有原因,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。“下药”的方式包括说服施工单位,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。
具体来说,有不同意见的时候,监理和施工应该能够友好、尊重事实、理性地共同面对和解决。
双方能有效沟通,和谐探讨问题,目的都是为了项目能够顺利进行,互相理解和支持对方的工作,而不会因为对个人有意见,或者对项目监理机构/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机构有意见,而罔顾事实,被情绪牵头反驳对方的一切观点。
比如施工单位能够理性客观对待监理单位提出的整改要求,而不会认为监理在找茬。
二来,监理的管理是有张有弛的。举个技术的例子,其实规范也告诉我们该如何有张有弛,比如出现实体检测不合格的情况,不是所有的这类情况监理都要要求施工单位立刻翻工,立刻整改,规范的要求是让设计先进行复核,如果设计验算通过,也允许降级使用。
再举个管理和技术结合的例子。比如在面对没有明确规范做法的现场施工方法的时候,施工部位梁模板的支撑,在正负零零板位置存在高低跨。
施工单位的做法是这样的:
可以看到主要的支撑力量来源于钢管,钢管和下面再通过钢筋连接。这样简单的结构刚度是不够的,也就是不能满足对模板的支撑,后续浇筑混凝土的时候,很可能导致此处胀膜。
我提出问题以后,施工单位回复后续此处需要进行填混凝土处理,所以即使胀膜也不会影响外观质量。言下之意不会调整支模方式。
针对这个问题以及施工单位的回复,监理如何有张有弛地管理?
凡事关键还是将就把握尺度。万变不离其宗。
目前,公众号正在持续更新的系列一共有两个,现场工具系列 和 会议系列 。聚焦于监理工作最核心的两个内容。简单的介绍我放在下面,感兴趣的朋友,点击蓝色链接即可查看详情。
一、会议专题是针对会议写作的。
二、现场系列是针对一线监理的现场检查和技术管理文件编制的。